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湘江源专题 > 湘江源头简介
分享到:
湘江源
  • 2016-09-18 15:18
  • 来源:
  • 发布机构:
  • 作者:
  • 【字体:    

  湘江源头在永州蓝山县!这一消息,让整个湖南倍感喜悦。2013年5月20日发布的湖南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表明,湘江源头在蓝山县紫良瑶族乡,具体发源地在位于该乡的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这一成果已得到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水利部的权威认定。然而,此前人们普遍认为的湘江源头,在广西兴安县白石乡石柱村近峰岭。为了纠正这一流传了2000年之久的误会,蓝山人在积极行动着!从最开始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到找到确切的数据被专家团队认可,最终得到国务院认定……这中间有着怎样的故事?早在2006年,就有有识之士呼吁,为湘江源头正名。当年,中国地名研究领域的权威杂志《中国地名》在其第11期刊载《湘江的真正源头在哪里?》一文,认为湘江源头在永州市蓝山县。这一文章开始引发众人对湘江源头究竟在何处的思考,蓝山县文联主席李贵日就是其中之一。

  2009年,李贵日开始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付诸为行动。在对湘江干支流汇合处——永州苹岛河段进行长达半年的调研后,他与蓝山县政府办、县水利局、县文联等部门组成调研组,乘船到苹岛河段进行实地考察。

  站在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李贵日切身感受到蓝山县至永州苹岛河段要明显宽于广西兴安县至永州苹岛河段,且前者的流速也要快于后者。就在这一刻,李贵日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与阻力,都要为“湘江源头在蓝山”正名。

  在实地观测后,李贵日又去水利部门查阅相关资料,对比两条河流记录在案的数据。通过比较,他更加确认自己的观点:湘江源头在蓝山。

  如何让自己的想法得到更多人认同?身为县政协常委的他,希望在当年的政协常委会议上发言,引起大家的关注,但这一申请起初没有被通过。

  之后,李贵日找到蓝山县县长冯德校进行汇报,得到了县长的肯定和支持。最终,李贵日在县政协会议作了题为《积极行动起来,为湘江源头在蓝山出力呐喊》的发言。

  这一发言,在县里引起了很大反响,他的发言材料也被时任省政协委员、蓝山县科技局局长李松旺作为提案提交给之后召开的湖南省“两会”。

  省“两会”结束后不久,李贵日得到了一份湖南省水利厅的回复:在之后的全国水利普查中,会重点对“湘江源头在蓝山”这一情况进行调研。

  2010年初,蓝山县成立“湘江源头在蓝山”申报指挥部,着手强化对湘江源头的保护。他们认为,蓝山身为湘江源头,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更应该感到责任重大。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对蓝山人民负责,也是对全省人民负责。

  李贵日任指挥部的副部长。为了获取更准确的数据,他前后上百次进蓝山野狗岭进行调研,每一次的调研结果,都会向县长进行汇报。

  采访中,李贵日反复提及,这一申报项目没有县长的极力支持,不可能顺利成功。

  有一次,李贵日来到县长办公室,想向冯德校汇报最新的调研情况。此时,县财政局等多个部门都在门外等候汇报工作,而冯德校却向他开了绿灯。“无论我什么时候找县长,他都会暂停下手头上的工作,听取关于湘江源头的汇报。”李贵日说。

  一次被误认小偷的经历

  为了让“湘江源头在蓝山”这一观点更加深入人心,2011年,李贵日将他姐夫在县城开的饭店命名为“湘江源酒店”。他想,这样一来,凡是来吃饭的顾客都会对湘江源头加以议论。

  但让李贵日没有想到的是,议论是多了,但大部分都是不认可的。“几千年的历史怎么可能会改变?湘江源头不可能会在蓝山。”、“这肯定是李贵日那些文人吃饱了没事做,才想出来的主意。”……听到这样的议论,李贵日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难道错了吗?

  好在,犹豫之时,李贵日得到了妻子的支持与鼓励。“这几年,我为了申报项目四处奔波,无暇照顾家庭,她总是默默承担着家里的大小事务,没有一句怨言。”

  2011年,湖南省“两会”闭幕后,省水利厅普查办派人来到蓝山对河段进行测量。按照国际惯例,河流源头的判定标准是“河源唯长、水量唯大、主流唯正”。

  经过水利普查办的实地考察研究,蓝山县至永州苹岛河段河长346公里,流域面积120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16.1亿立方米,平均比降0.761‰;广西兴安县至永州苹岛河段河长262公里,流域面积92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97.5亿立方米,平均比降0.647‰。无论河长、流域面积还是径流量、比降,蓝山县至永州苹岛河段均大于广西兴安县至永州苹岛河段;从河流交汇处河势看,蓝山县至永州苹岛河段也比广西兴安县至永州苹岛河段更宽。

  根据以上数据,省水利普查河湖基本情况普查组组长游兴、永州市水利工程师崔忠凌也十分认同“湘江源头在蓝山”这一观点,并在调研后将相关的水利资料交给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委托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湘江苹岛以上干支流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复核。

  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鉴定期间,广西兴安县曾提出异议:几千年来,广西兴安一直被认定是湘江源头,怎能轻易更改?

  因为担心复核结果出现变数,在此期间,李贵日多次来到南京询问相关情况。有一次,为了向南京水利科研院某领导汇报工作,李贵日在其家门口从晚上7时等到半夜12时,甚至被该领导家的孩子当成了小偷。经过一番解释,李贵日最终与匆匆赶回家“抓小偷”的领导见上了面。

  之后,李贵日和冯德校来到北京,找到了原在湖南工作过的国家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陈琼香汇报蓝山河段相关情况。在陈琼香的引荐下,两人认识了国家水利普查办的一位副组长,该副组长对“湘江源头在蓝山”的观点表示认可,并支持他们继续坚持下去。

  2012年7月15日,经南京水利科研院复查无异的水利数据上报到国家水利普查办,“湘江源头在蓝山”的申报工作也就此而告一段落。

  一份为湘江源正名的热心

  “湘江源头在我们村后的野狗岭上,今后我们一定要杜绝乱砍滥伐和毁林烧木炭现象,带头保护好母亲河源头的生态环境!”最近几天,得知“湘江源头在蓝山”的消息后,蓝山县紫良瑶族乡竹林村村民兴奋地奔走相告。

  这一好消息的确定,离不开社会各界蓝山人的支持与努力。

  每一次有专家前来调研,湘江源头竹林村村民总会自掏腰包,用山区人民的淳朴与热情招待来自四海八方的客人,为“湘江源头在蓝山”做好后勤保障。同时,全国各地的蓝山人也自发组织团队从网络上搜集相应的资料进行宣传。其中,属“天下蓝山人”论坛最为积极。近日,听闻蓝山正式被确认为湘江源头,论坛内的讨论也如火如荼,大家都为这一消息感到振奋。

  为加大湘江源头的宣传力度,2011年,湘粤两省的作家相聚竹林村,开展了“湘江源”的文学笔会,并相继创作出了《湘江源吟》、《湘江源颂》等作品。2012年,蓝山县又开展了以湘江源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湘江源头在蓝山”这一观点逐步深入人心。

  在前后近5年的申报过程中,实地考察及奔走各地汇报工作都需要经费的支持,为了让申报工作更好地开展,蓝山县政府特意拨款十万余元作为专项工作经费。同为蓝山人的县外相关领导,也在积极为蓝山出力,帮助蓝山县政府向省财政厅申请了6万元资金。

  一份保护母亲河的责任

  5月24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从蓝山县县城驱车前往湘江源头,历时一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蓝山县紫良瑶族乡竹林村。此处风景秀美,空气清新,山峰连绵,多股山泉从茂林修竹中流出,而后汇成一溪,溪水清澈见底。

  在村口的空坪上,有两块大石头叠成的石碑,上面书写着“湘江源”三个字。这是2012年,蓝山县委书记魏湘江题写的,石碑下方是湘江源头的地理图。

  但由于前段时间连日的大暴雨,前往湘江源头的山路被冲毁。同行的向导介绍,在暴雨前,这里的山路是能够驱车的,可是依照目前的情况,只能通过步行爬到湘江源头的顶端,至少需要四五个小时。

  由此看来,“湘江源头在蓝山”虽已正名,但其接下来的开发与保护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湘江源头在蓝山,这不是我们和别人争什么,而是尊重事实,我们要把这个流传千年的错误纠正过来!”5月23日,蓝山县长冯德校在接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湘江源头的下一步开发,已有了初步规划:加大对湘江源的宣传,打造湘江源品牌,使蓝山成为湘粤桂三省旅游资源连线的接点,发展当地的经济。

  目前,蓝山县已组建了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水土保持局、矿整办、河道采砂整治办等工作机构,切实加大了对湘江源头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在冯德校看来,湘江源的正名不仅是蓝山人的事、湖南人的事,同时也是全国人民的事。湘江源头的正名,可以强化湖南人保护母亲河的那份责任,让湘江源头得到更好地开发与保护,并使湖湘文化更具内涵与意义。

  湘江源头,何以误传千年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湘江源头误传2000多年?

  此前,漓湘同源说、漓湘异源说、白石河正源说,都认为湘江源头在广西兴安县海洋山,在永州零陵区的苹岛(潇湘八景中的“潇湘夜雨”所在)与发源于蓝山县的潇水汇合。流传最广的是漓湘同源说。《水经注》中说:“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宋以后称海阳山,近代称海洋山或海洋河)……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东北流。”广西兴安县白石乡石柱村近峰岭,立有“湘江源”石碑,这也是此前人们普遍认为的湘江源头。

  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学者陈义勇对此作过专门研究。他认为,秦代为平定南越而修建灵渠,改变了湘江上游湘、桂间交通格局,将以前原本各自独立的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连接起来,导致人们误以为湘江发源于灵渠附近的海洋山。这就是《水经注》及其他文献对湘江源头错误认识的来源。

  湖南省水利普查办技术负责人胡贡生认为,出现这一错误认识情有可原。受当时条件所限,古代对于河流长度、流域面积等都无法精确量算。在有实测的水文资料以前,确定河源时,往往缺乏大比例地图等测量与计算的依据,也没有水量等水文资料佐证,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邮箱:lsjjxxzx@126.com
主办:蓝山县人民政府    承办:蓝山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联系电话:0746-2226151
备案号:湘ICP备05012207号  网站标识码:4311270010   湘公网安备 43112702000005号

  • 湖南省政府网
  • 新蓝山
  • 承办:蓝山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