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县2008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政务服务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严格按照上级关于推行政务公开的要求,坚持便民利民、公开公正、依法行政的原则,以打造公开、规范、廉洁、高效、便民的窗口形象为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到目前为止,已有21个单位(其中今年新增8个), 147项职能进驻政务中心,特别是工商、国土局、房产局等单位大力抓职能的进入。2008年1月至10月,共受理各项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业务9812件,办结9812件,处理投诉件 66起,实施政府采购总额3000万元左右,节约资金近500万元。政务公开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老百姓的认同,有效地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和行政效率的提高。
一、抓组织建设,政务公开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
一是政务公开领导班子进一步健全。今年来,由于领导分工和人员调整,县委、县政府适时调整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了政务中心工作人员,严格按编制配备到位,充实了政务公开的领导力量;二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政务中心存在的具体问题,县长严兴德同志对抓好政务公开工作多次做出批示,安排县政府督查室对列入必须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的单位进行督查,有力地促进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三是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为了确保政务中心工作的正常运转,县财政将政务中心的各种开支列入年初财政预算,并按时拨付到我中心;四是部门积极主动配合,形成合力。今年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共有8家单位要在县政务中心设立了窗口,截止到目前已全部进驻。
二、抓规范管理,树窗口形象。
政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从各窗口单位抽调,组织结构松散,管理难度大,特别是规范公务津补贴后,今年政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值班补贴被取消,人员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中心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窗口人员的管理。一是抓思想建设,树立牢固的服务理念。我们组织窗口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强化了全员的法律意识,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法行政的理念,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二是严制度、重管理,形成良好氛围。蓝山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其运行质量的高低关键在管理,因此,政务中心把制度执行和规范管理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来抓。对涉及中心运行、监督管理、行为约束、设备管理、机关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并明确职责,根据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形成运行有管理、工作有标准、行为有约束、实绩有考核、优异有奖励、违规有处罚的监督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始终把对窗口和工作人员的考核奖惩作为中心规范管理的重要措施,从考勤、纪律、业务办理和服务态度等方面对窗口和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比,形成科学、民主、互动互律的考评管理机制。同时,对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了细致地分解,把窗口和人员管理、卫生、安全保卫、服务等各项工作都具体到时间段,落实到责任人,使中心形成了事事有人管、时时有要求、工作有记录、管理无死角的良好局面。三是完善服务措施,推行超前服务。为方便群众办事,中心设立接待室,引导群众到窗口办事,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对需要在休息日和下班后办证的,只要预约就有人接待,实行特事特办,对有特急要求的企业,由中心协调,马上办理,对所有与审批办证有关的新政策、新标准,在第一时间内制作好宣传展牌对外公布,及时告知办事群众;四是加强了与窗口单位的联系沟通,做好人员的双重管理工作,进入政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劳动纪律,工作绩效由政务中心负责考勤考核,每月定期召开并通报各单位,由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奖惩;五是召开座谈会沟通思想,统一认识,今年来我们多次召集窗口工作人员座谈,共商搞好中心工作,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较好地树立了窗口单位的形象。
三、抓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宣传,逐步推进依法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是我国政务公开的基本法规,今年上半年我们认真抓了《条例》的宣传工作,一是组织有公开任务的单位认真学习了条例,并将学习作为办公室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中心共购买印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二是抓紧了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目录的编制,目前,已有25个乡镇办事处,52个县直单位编制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三是认真组织相关单位和窗口业务人员参加了省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电视电话培训。四是开展了政务公开宣传月活动,我们根据市政务公开办的要求认真组织参与省、市的各项活动,并积极与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部门联系准备在政府网站开设专栏,及时发布群众关心的惠民政策和公共服务信息,促进政务公开。
四、抓各类政务公开投诉的处理,提高服务质量。
我们把处理政务投诉为推进政务服务中心的有效途径,去年以来共收到各类投诉66件,受理66件,其中政务中心处理38件,与县纪委、优化办等单位联合调查26件,较好地维护了政府的形象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了服务质量,促进了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推动了中心窗口工作的开展。
五、抓了电子政务的筹备和乡镇政务中心建设工作。
行政许可项目网上审批率要达到30%、乡镇政务服务中心或便民服务大厅建立率达到50%以上,是今年政务公开工作考核的刚性指标,今年我们就电子政务的建设与电信公司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起草了蓝山县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方案,目前正在进行修订、完善、报批。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由政务中心加速推进平台建设,实现与上级部门与群众的交流,互联互通。为加强乡镇政务中心的建设县政府办下发了《蓝山县乡镇政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重点在楠市、祠堂圩、浆洞、毛俊、犁头。五个财政补助解决办公条件的乡镇,我们组织这五个乡镇的负责同志参观了所城镇的便民服务大厅,要求各乡镇在学习所城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先进乡镇便民服务的经验,创新工作,办出特色。目前五个乡镇都按照方案要求,将乡镇七站八所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职能站所集中办公,坚持圩日集中接待,平日有专人值班受理群众办事申请。
六、突出源头防范,完善公开用权的制约机制
一是精简行政审批项目。我县已对全县行政审批项目和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清理并在政府网站进行公布,严格比照国务院清理取消行政审批项目的统一安排部署精简到位。二是实行招投标制度。去年,我县在总结近年来在招投标监督工作方面的经验,成立了招投标监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县纪委监察局,专门强化对招投标工作进行监督,效果十分明显。在经营性土地出让上,我们对全县土地经营市场进行了认真整治,全县土地使用基本形成了“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的格局,建立起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竞价出让机制;在工程建设上,我们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并且适时参与招投标现场监督工作,维护了招投标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三是全面推行政府采购。我县每年实施的政府采购总额在所3000万元左右,节约资金在近500万元。通过几年的运作,没有发现在政府采购中的违规违纪问题。
七、强化督查考核,完善政务公开的保障机制
一是落实政务公开责任。从去年开始,我们将政务公开的执行情况和行风评议情况列入部门考评内容,与业务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考核,与干部考核和奖惩工作有机结合,并确定了“行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责任制度,确保政务公开领导责任的落实。二是强化政务公开监督。我们成立了由人大、政协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的政务公开监督领导小组,负责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我们还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联络员、特邀监察员和群众中选聘一些代表作为政务公开的评议监督员,定期对全县政务公开情况进行评议。一些县直部门除了聘请评议监督员外,还通过设置意见箱、举报箱,发放评议表,开通局长(主任)直线电话、业务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抓好政务信息反馈。我们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响应群众呼声,帮助群众解疑答难。几年来,通过信息反馈和领导批示,各级各部门共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200多件,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四是搞好政务公开检查。为确保政务公开工作不走过场,不讲形式,县委、县政府将政务公开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目标考核。坚持一级考核一级,每年年终对照年初制定的百分考核细则进行考核打分,排定名次,兑现奖惩,并通报结果。
政务公开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起步又相对较晚,没有现成模式可寻,从运行的两年多时间来,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部门的领导对设立窗口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二政务中心硬件建设滞后,目前大部窗口没有实现与单位联网,存在两头跑的现象,办事效率不高;三是中心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在管理上存在困难;四是乡镇政务服务中心或便民服务大厅的建设,资金紧缺,规划上欠合理,等问题都是我们今后待解决的问题。
二、下步工作思路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细化工作措施,为群众提供更加公开、规范、廉洁、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
(一)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推进“阳光工程”。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规范性清理核对,并将清理结果及时对外公开,行政审批项目和行政许可项目要便民做到应进尽进“两头受理”的现象。
(二)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办事流程,完善办事指南,简化办事手续,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即办件率,最大限度地避免超时办结。
(三)严格实行“首问责任”、“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窗口办件制度。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培训,不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素质,强化“便民、为民、利民”的服务意识,从细节方面入手,力求在细微处体现出贴心的服务。
(四)遵循公开、廉洁的原则,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密切掌握办件流向、状态。健全公众投诉渠道,对窗口审批服务行为进行日常监督,把行政审批行为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五)进一步加大电子政务的内外网建设力度,推动行政权力网上阳光运行。